具有抗菌活性的离子型聚氨酯及其在医疗导管中的应用
一、成果简介
本成果涉及一种具有抗菌活性的离子型聚氨酯及其制备方法,聚氨酯中离子型成分分子链片段在聚氨酯大分子中的含量为0.5%?18%,主要采用双组分合成方法,由多异氰酸酯、端羟基聚合物、离子型扩链剂共缩聚合成。本成果将双羟基杂环鎓盐接枝于聚氨酯主链,这类离子型聚氨酯材料在保持聚氨酯原有优点的同时,赋予聚氨酯持久、广谱且难产生抗性的抗菌性。其制备方法和在植介入生物材料方面的应用,可以根据再生医学以及植入体内的医疗器械的需要,设计合成不同分子量及不同强度抗菌活性的医用聚氨酯材料。
市面上已开发的大多数的抗菌PU属于外加抗菌剂型,它们通过物理共混或者表面涂覆等方式将小分子的抗菌剂混入PU基材之中,再通过杀菌剂的释放或者与细菌直接接触来实现抗菌功能,这种类型的抗菌 PU制备简便,工艺简单、便于生产和施工使用。但是,外加抗菌剂型 PU有很大局限性:添入其中的抗菌剂可能会发生迁移,造成长期抗菌性能的下降或者环境污染。因此,自抗菌型PU越来越为人重视。自抗菌PU是利用化学改性如接枝共聚或者嵌段共聚等方法,通过共价化学键将抗菌基团聚合到PU主体中,和物理共混或者表面涂覆相比具有明显的耐久性和稳定性优势,可以延长抗菌 PU的使用寿命,使其更加安全可靠。
图1.新型离子型聚氨酯作为腹膜透析医用导管的应用场景
二、应用领域
聚氨酯材料一般具有优越的力学性能,易于成型加工,同时,它的结构与人体蛋白质包含的酰胺基团和酯基基团相似,生物相容性好。在医疗材料如医用导管、粘合剂、心血管支架等方面被广泛使用。现有医用聚氨酯制品在使用过程中不具备抗菌功能,疏水的表面又极易粘附细菌,长期使用容易引发植入后炎症与感染,给病人带来痛苦,大大降低了手术的成功率,本成果可以极大改善以上情况。
三、市场前景
目前,常用的抗菌基团主要为季铵盐、胍盐、咪唑类杂环季铵盐等,其中季铵盐类抗菌剂是目前研究和应用最多的抗菌剂,其价格低廉、杀菌速度较快。随着安全意识的提高及科学技术的发展,发现传统的季铵盐小分子抗菌剂也存在毒性大、时效短、易挥发、化学稳定性差等缺点。将抗菌基团共价结合在高分子链上,不仅可以使这样的杀菌材料可重复利用,还具有杀菌高效、快速、毒性小、不污染环境、抗菌效果持久等优点。同时由于这一过程中不涉及细菌细胞内部的通路,因此细菌很难在短时间内对这样的抑菌机制产生耐药性。
图2.新型离子型聚氨酯导管的样管范例
四、知识产权
1、成果由北京理工大学与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共有。
2、已申请专利并授权专利一项。
五、合作方式
合作开发、技术许可、技术服务和咨询、技术转让等方式。
六、对接方式
(1)合作意向方联系北理工技术转移中心;
(2)北理工技术转移中心沟通了解意向方情况;
(3)会同成果完成团队与意向方共同研讨合作方案。
北京理工大学技术转移中心
电话:010-68914920
邮箱:bitttc@bit.edu.cn
网址:contest.securebottom.cn
未经授权,请勿转载